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

说说听觉调整

说说听觉调整
HIFI者是很容易对器材的音色先入为主的,就是天生偏爱某种音色。说天生可能比较牵强,可能是因为早期受他人欣赏趣味的影响,而在自己开始HIFI时也不知不觉偏向那种趣味。比如老爸喜欢胆机,那么儿子也很容易从此痴迷胆机而把石机贬得一无是处。HIFI者第一套象样的器材,很容易成为此兄今后永远的走向,所谓BF挑来挑去都像初恋的那一个,其实是点破了人类在审美习惯上的一种心理定势。
HIFI者往往分成很多派,你喜欢胆,我喜欢石;你追逐城堡,我爱死哈贝司……公说公有理,婆说……的现象非常普遍。这就是HIFI者的个性体现,是极其平常和符合规律的,作为一个HIFI者,这不是罪过,但如果你要成为一名HIFI专家,要领略更多HIFI器材的美妙,要兼听则明从而成为HIFI评论家,这样的听觉美感定势却是有害的。最简单不过的是,如果你做这个论坛的斑竹,恐怕这样的定势就会使你不能容忍很多帖子,而拍案而起,拿起刀枪冲进坛子厮杀。客观性没有了,HIFI者的技术等级就降低了,斑竹也要做不成的。
但是,是人就有倾向,难免要偏爱。我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参加了一家电台的中学生自办节目“青春-太阳”的编辑制作活动,我负责每月做一套音乐节目。这是一个得过中国政府一等奖的节目,在制作中极其宽容学生,而我的同辈同学中现在很多成长为媒体高手,包括了CNN驻北京的新闻制片人。那时我做的音乐节目是自己动手调音的,而学乐器的人往往喜欢低频量足的声音,我经常觉得监听里的声音是不对的而大动EQ,技术员说你这样操作是不对的,你的听觉有问题,然而我不霄他的批评,认为我学乐器的哪能输给你的耳朵,我听到的才是对的。直到有一次技术部门退回了我做的节目,说去掉一点低频,这样出去的声音到了收音机那里是没清晰度的。
而我检讨,我这样的听觉习惯实际上和当时家里的音响设备“狮龙”也有关系,它搞坏了我的欣赏感觉。
我请教技术员,他说我有空给你做一些听觉调整。然后是他首先让我在4344前面听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唱片,他说好听吗?我说好听,他指着监视器屏幕告诉我,现在的EQ是平直的,平直好听吗?平直好听。
然后是一个AKG的耳机,用STUDER的CD机听很多好唱片,他说你觉得有什么好听的地方,我说细节很好很好,很感人。 然后是一对B&W的大箱子,他问听到了什么?我说亮度和质感,个性下的雍容。他说如果你能发现每种器材的特点和长处,你的听觉就比较客观了。但首要的一点是,你要习惯和能鉴别平直的声音,在这个基础上去欣赏所有的器材。
直到现在,我依旧要在一段时间以后,找些不同个性的器材调整一下听觉,家里的器材永远不会太多和太高档,只有经常找机会换听,才能保持自己听觉的客观性,而客观性是拥有鉴别能力的基础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